2019年11月1日,应我组组长叶明亮研究员的邀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胡立刚研究员来我组进行学术交流。我组及生物技术部近30名科研人员、研究生听取了报告。
胡立刚研究员的报告内容如下:
汞,作为一种全球性污染物,其环境化学行为和健康效应广受关注。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正式生效对于其传输、转化、致毒的生物学分子机制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以保障公约的更有效实施。汞的微生物甲基化、食物链富集放大以及人体的致毒效应都与蛋白质息息相关。然而不同生物体内汞的结合蛋白质却极大未知,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于其生物学分子机制的解析。近年来,我们开发了多种复杂生物样本中金属结合蛋白质的研究方法,并利用其对于多种体系中的汞结合蛋白质及相应的毒性机制开展了研究。我们的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汞暴露导致的毒性和健康效应提供了新的信息。
报告人简介:
胡立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97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2006年在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9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2010年至2014年在香港大学分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加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近几年主要从事金属的环境健康效应和环境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金属组学方法学研究及相应仪器平台开发;2)金属污染物健康效应机制研究;3)细菌介导的金属形态转化和超累积研究。建立了凝胶电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线金属蛋白质全局分析等方法并设计研制了相关仪器平台,研究了重金属蛋白质结合谱的特征及健康风险机制,研究了金属在细菌内的超累积行为及机制。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国际权威性研究杂志,如PNAS和Angew. Chem. Int. Ed.上。2016年获得青年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