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1日下午,应我组组长叶明亮研究员的邀请,南京大学刘震教授来我组进行学术交流,在交流中心第四会议室作了题为“糖的仿生识别及生物医学应用”的学术报告,我组及所内80多名研究人员听取了报告。
刘震教授课题组以仿生分子识别为核心,结合纳米技术、先进材料、分离科学、生物质谱等手段,发展生物分离、组学分析、疾病诊断分析、单细胞分析、癌症靶向及免疫治疗新方法和新材料。刘震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近十年来在硼亲和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已经制备和筛选出多个性能先进的硼亲和配基,将硼亲和材料的适用pH扩展至常见生理样品;阐明了硼亲和作用涉及到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机制并提出了选择性调控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一系列性能先进的硼亲和材料成功应用于亲和分离、组学分析和适配体筛选等。随后,刘震教授还介绍了其课题组搭建的单细胞分析平台, 将免疫识别与等离激元增强拉曼检测技术相结合,他们发展出能定量检测单个活细胞中低丰度蛋白质的等离激元免疫夹心法。此外,还将亲和识别替代免疫识别,将该方法扩展至单个活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microRNA的测定。最后,刘震教授还介绍了其课题组在基于质谱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的疾病诊断方法、纳米分子印迹抗癌药物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报告会结束后,刘震教授与参会人员及我组部分科研人员就具体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报告人简介:
刘震博士,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0-2002年,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2002-2005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后。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1年-2014年任滑铁卢大学兼职教授,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兼任国际分子印迹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质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质谱专业委员会委员、《Analytica Methods》副主编、《Electrophoresis》、《科学通报》、《分析化学》、《质谱学报》和《色谱》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分子识别、亲和分离、疾病诊断、单细胞分析、抗病毒及抗癌的新方法与新材料研究,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和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已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Nature Protocols,Advanced Science, ACS Nano和Chemical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70余篇,h因子53,主编及合著著作2部,出版专章7章,获授权专利15项。2011年和2017年先后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共2次,2016年获Phenomenex & Analytical Scientist联合颁发的科学人文奖银奖。2020年荣获美国化学会测量科学进展讲座奖。